
8月4日晚上7点,为期一天半的张家界助学走访圆满结束。本次走访由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悟圣大和尚领队,副理事长刘庆、副秘书长吴育林、理事黎菲菲与40多名洗心基金会义工参与,走访了张家界地区50个提交了助学申请的贫困学子,对他们的家庭情况和高考录取信息进行了了解核实。张家界助学走访小组的义工成员中,年纪最小的7岁,年纪最大的56岁。他们为了执行好这一次走访任务,分布在全省各地的义工都于上个月26日在洗心基金会进行了集中培训。本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青商会和“十帮一”的当地公益志愿者也全力支持了本次走访。
张家界,在摄影师和游客的眼中一直被誉为大自然的神奇恩赐,其险峭的山岭堪称鬼斧神功之作,但对于2015洗心基金会助学走访的义工们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他们不仅要对复杂的地形烂熟于心人脑自动导航、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谨防掉队,同时还要具备一流的车技、充沛的体能、与几乎不会讲普通话的当地老乡交流时自带翻译的能力……
8月3日下午2点半,由悟圣大和尚带领的助学走访小组从长沙向张家界慈利县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慈利县后小组成员马上开展工作,先后走访了慈利县零星镇的两位贫因学子。当了解到孤儿魏金桥64岁的奶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远赶赴深圳打工时,悟圣大和尚和义工们纷纷鼓励孩子要坚强,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让爷爷奶奶有更好的生活。结束后,义工小组根据张家界地区的县区划分进行了人员分配,晚上9点多,又连夜驱车两个多小时赶往桑植县。8月4日上午8点多,桑植县、慈利县、张家界市的三个小分队同时展开了走访。
从桑植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在盘山公路上的峰回路转和连续的山路十八弯,终于到达位于陈家河镇的苗族学子李蓉竹的家。从其它两家村民的两幢房子的缝隙里钻过去,几间木头和水泥混建的房子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家两个孩子,大女儿李蓉竹即将上大学,二儿子李云龙正在上初一。李爸爸是一位黝黑的庄稼汉,没有外出打工的他靠在附近做临工帮村民倒预制板赚取一家人的开支。村里不少村民家都修上了两层小楼,而他家节衣缩食才勉强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开支,更不用说拆掉木房建楼房了。女儿考上大学的消息真是让他欢喜让他愁,对于女儿的上学的问题,他的态度显得坚定而又力不从心,上大学可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啊。
离开陈家河镇,在连绵而峻峭的山路上一路盘旋直下,沿着一路干涸的河床来到位于谷罗山乡的白族学子刘艳家,从村里小石子路边的一条小沟上侧身走进去后,看到了他家借钱修建的3间砖瓦小平房。从这个孩子甜美、娴静的笑容和纯净的眼睛里看不到她所经历的艰难的生活。她9个月大时,妈妈因无法忍受贫困的生活而离开了这个家,多病的奶奶和爸爸抚养她长大。刘爸爸因为体弱干不了重活无法外出打工,在家务农一年的总收入不到一万。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刘艳高考后一直在县城的餐馆当服务员。当收到中南民族大学录取消息的时候,5000多元的学费让这个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家庭一筹莫展。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问路和颠簸,来到了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桥自湾乡。助访小组站在山腰上,多方打听才找到土家族学子佘新友的家。她的家在山下的山谷里,只有沿着泥巴石子路徒步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谷里散落着4所平房,住着8户人家,佘新友家和叔叔家借钱合建了一所房子,其中有3间是她和父母、弟弟、奶奶住的。从小喜欢种草养花的她如愿收到了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录取通知。奶奶今年85岁了,在我们到达前她还在地里干着农活儿,父母长期在浙江的纽扣厂打工,乐观豁达的奶奶成为小佘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谷里最好的“闺蜜”和伙伴。高考后,小佘去到了妈妈所在的工厂打工,流水线上紧张而高强度的工作、计件分配的低廉收入让她更能体会父母亲维持家计的不易,说到这些她忍不住抱着奶奶失声痛哭起来。
当走访小组的车队离张家界市区越来越近,各种包含了中、英、韩三种文字对照的广告牌和指示牌向我们迎面扑来。无疑,这座以旅游而闻名的城市已经蜚声国际。在旅行中,我们在张家界看到的是举世无双的风景,在洗心基金助学走访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因贫困而带给这些家庭的无奈和孩子们早熟的坚强。

晚上7点30,张家界助学走访小组各小分队在张家界市顺利会师。义工们克服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走访工作,收集了50位贫困学子的第一手信息,认真地给出每一份走访意见,向洗心基金会进行了汇总。同时,也把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鼓励和祝福送到这些贫困学子的家中。
本着“存善心,行善事,快乐行善”的宗旨,洗心基金会在2012年启动了“万民学子助学计划”的慈善项目,为贫困学子插上了实现梦想的翅膀。其中,2012年资助贫困学子265名,支出总金额106万;2013年资助贫困学子1074名,支出总经额428.1万;2014年资助贫困学子903名,支出总金额359.4万。今年是捐资助学的第四年,洗心基金会计划用15—20天,组织洗心义工走访13个地州市、40多个县,对贫因学生家庭走访核实,并最终资助900余名贫困学子。
文:娅芽
摄影:矫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