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7月28日-7月30日
地点:湘西龙山
余志超 湘西州民宗委干部、洗心义工
那一年,我感悟——行善·丈量我们的善行之路。
四年前,洗心基金会的善行之路走进了湘西。
四年来,就像有个约定一样,在大学学子收获的季节,洗心基金会总会与我们如期相约。
湘西,依然是美丽的;湘西人,依然是热情的;
善行之路,收获的是湘西的真诚和留在心间的感恩。
我们跋山涉水,我们田间嬉闹,我们路途感悟,我们溪涧遐想。
今年,我们再次启程,来到湘西的大美龙山。
彭玉竹,家住龙山县农车镇纸厂村。一大早我们从县城出发,得知小玉竹高考结束之后就去了广州打暑假工,我们跟玉竹妈妈电话联系上,上高速、走国道,在镇上问了几户人家,我们都觉得惊讶,镇上的人都知道玉竹家。在一位大妈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玉竹家。玉竹的妈妈在家等着我们,我们互道问候,玉竹妈妈非常激动的给我们讲述她家的遭遇:“玉竹的爸爸在玉竹1岁的时候因意外离世,我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这些年来在伯父、叔父的资助下艰难度日,现在寄居在伯父家,就这个小小的一间房子”,我们沉默,面面相觑,一路过来每一位邻居都知道小玉竹这个家庭,都说玉竹不幸,她妈妈太苦了,为了抚养女儿再未婚嫁,在镇上帮忙干零活挣钱。
期间,玉竹妈妈接到一个电话,她用濒临失传的土家族语言跟对方通话,马上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们与她谈心,在这个女人的身上还传承着湘西土家族的语言,我们说到:“大姐,您是我们湘西的宝贝,您的土家族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家族语言历史。”玉竹妈妈笑了起来,“原来我还有这个荣幸。”
我们同远在广州的玉竹通电话,告诉她妈妈为她的坚守和坚持,希望玉竹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中学到更多。
我们道别。
返回县城的路上,我们择路去杨如慧的家。
临近镇上,得知前方在修路,需要绕行1个小时的山路才可以去到村上。
坚持吧,走!我们相互鼓励。
在龙山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联系下,我们找到村上的一位干部给我们带路。
走乡道,山路十八弯,穿山路。
如慧带着她的弟弟、表妹在通往家的山路边等着我们。
到了如慧的家,爷爷奶奶在家忙着准备茶水、西瓜和梨子,见我们到来,一个劲的夸孙女,给我们讲如慧的情况。
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已外出务工多年,如慧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
我们在家里指导如慧填表,一旁的奶奶在讲故事。
如慧告诉我们,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还要体谅弟弟,她毅然报考了农村定向培养的师范生,因为师范生毕业之后可以得到工作,将来当一名老师,不会为工作发愁了。
如慧的爷爷一个劲的要我们吃自家种的西瓜和梨子,我们盛情难却,吃了非常甜的水果。
到如慧家走访结束时,已过中午。
我们婉拒了爷爷奶奶的热情,没有留下来吃午饭,匆匆赶往下一个学生家中。
路途,我们在路边小菜馆简单吃了素食。
饭后我们继续走访,到了阳柳的家。
阳柳的奶奶在家等着我们,走进十分简陋的房子,因病痛卧床的奶奶艰难的坐起来感谢我们的善心。
两年前,阳柳一家四人出了车祸,爸爸妈妈双腿都落下了残疾,为了治病把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去年爸爸妈妈拖着残疾的身体断然去了广州打工。
暑期里,阳柳因为想去看看父母,高考后在亲戚的帮助下去了广州帮妈妈干活。
奶奶一个劲的心疼孙女,还不断的自责自己身体不好,不能照看孙女。
奶奶艰难的站起来,拿身份证、拿照片,生怕孙女交代的事没有完成好而错过了受资助的机会。
我们同阳柳通电话,安慰她放心,奶奶把需要的资料准备的很好,每个信息都回答的非常准确。
我们的义工在奶奶的描述中记录着信息,填表。
一定要好好待客的奶奶硬是要站起来给我们倒茶。
完成调查走访,我们跟奶奶道别。
下午,我们需要走访的几个学生都住在县城里,电话联系好之后我们继续出发。
田思梦,原住在农村,因为读高中,妈妈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县城的超市找到一份零工,还得到好朋友的帮助以非常少的价格租住了一个小房间在县城。
我们到思梦家楼下时,妈妈正从超市赶回来与我们相遇,妈妈带了许多水果和零食。
往家走的路上,悄悄问思梦,“平常妈妈会不会买这么多吃的?”,思梦笑一笑说:“没有”。
因为我们的到来,妈妈破费了,我们很愧疚,深表歉意。
妈妈说:“感谢爱心人士,家里一直在为思梦的学费发愁,前几天得到有爱心人士帮助的消息,一家人非常激动。”
跟思梦道别,我们又赶往枞瑜瑶的家。
枞瑜瑶,思梦的同班同学,两个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两人今年以同样的分数,考起同样的大学。
我们开玩笑到,“你们两个人以后要一起参加工作,一起见证彼此的幸福,一起成长和幸福。”
大方而开朗的瑜瑶跟我们聊着对大学的憧憬,聊着高中的生活,俨然开朗不愿提起他家的困境。
爸爸妈妈为了让她和妹妹读书,把乡下的房子卖了,在县城干活,起早贪黑的挣钱供孩子上学。
一家四口人挤住在40平米的房子里。
身体不好的妈妈给我们道歉,说家里条件有限,不能好好的招待我们。
傍晚,走访我们这一组最后一位学生,彭小滢。
彭小滢在家门口等着我们,非常开朗、健谈的她,给我们说着高中的趣事和“艰苦”的学习生活,爸 爸妈妈都外出务工,她跟妹妹两个人平日里相互照顾,相互鼓励。
她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种滋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体会的,我不坚强,我不微笑,又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
是的,贫困不是我们愿意的。这一路,我们心有灵犀没有说到一次“贫困”,因为我们几年的走访感到,贫困不应该是一种标识,它只是生活的另一种方式罢了。
我们的行善之路,得益于洗心基金会这个桥梁。是大众爱心给了我们持续行善的力量,一路送去功德主的馈赠、带回学子们的感恩。
我时常在想,我第一次参加走访到的学生们,今年都毕业了吧!他们是否走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我们少有联系,但是曾经的善行也一定会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颗善的种子。
我的脑海里也时常浮现,给我留下深刻印像的几个学生,他们的坚持与豁达,给了我很多启迪。在那以后的工作中,每每遇到困境和不顺,我总是会想起他们,想起他们坚毅的眼神、想起他们开朗的笑声、想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尊敬、想起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真情!
几年不见了,可安好。我们的行善一直在延续。
感谢这些年,我以虔诚之心行善。
这无关于信仰,这是对生命的谢恩!
湘西州龙山县助学走访第四小组人员
左起 湘西州民宗委干部 胡彦博,洗心基金会 心量法师,湘西州民宗委干部、湘西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余志超,龙山县民宗局副局长 魏霎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