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助学走访已多次,最开始时,思想是非常的简单,甚至是幼稚,认为孩子们缺钱,我们只是给他们送点钱去,暂时解决燃眉之急。每次到学生家里,家长非常热情,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我们,我总认为这是为了助学金刻意讨好我们。随着每次的走访,反感到感动,感受到这些家庭,缺的不单单是物资,更重要的是心灵关爱,一种精神上的关爱。这一点,在这次的隆回走访中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我们这次走访的孩子,属于深山地区。县教育部门非常关爱这些孩子们,县教育局领导,当地学校的校长,老师给我们全程向导,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与帮助。我走访的这些孩子们,通过资料,可以感受到,这些孩子们,由于家庭的变故,除了经济上极度困难以外,心灵上都承受着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当我见到这些孩子们时,发现他们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他们阳光,开朗,虽然家里都很困难,但都很乐观、积极向上。这得益于当地教育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的长期关怀与沟通。当孩子、家长看到领导、老师及穿着红义工服的义工,都十分的亲切,把我们当做他们的精神依靠。
第一位孩子,一位瘦弱矮小,但非常懂事的小姑娘。双亲都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跟随年迈的外婆生活。见到我们时,不停的向我们道歉,因为看书入迷,没有听到带队老师喊她,让我们在外面久等了。其实我们也就等了两三分钟而已。看着她满脸歉意的说着不好意思,领着我们进入到破旧的房间,我们一行,泪眼模糊,参观她的书房兼卧室。楼板是斜的,木板墙壁已有3分之2不知去向。抱歉,我实在无法再描述下去了,看图片吧!
在又窄又陡的盘山公路上行驶1个多小时,在半山腰,带队老师停车,告诉我们,现在我们只能徒步爬山了。青山学校校长告诉我们,因山上只有两户人家,所以这条路非常的难走。我们在杂草丛生,楼梯似的山路上爬了50分钟。终于见到一栋两层,没有窗户框的房子。
到了,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小姑娘,看到黝黑的青山学校校长,小姑娘特别的亲切,感觉是分别许久的亲人见面。我正纳闷,她家大人咋不出来迎接呢,这时就听见堂屋隔壁有人在说着感谢的话,顺着声音,我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张简单的床上躺着一个大人和一个小男孩,两人的腿都打着两排钢钉。这是女孩的父亲和弟弟,因半年前的车祸父子俩都受伤,严重骨折。父亲哽咽着说,因这个变故,他非常担心成绩优异的姑娘的学习,幸好有老师、校长的关心,孩子的成绩才没有下降。今天,洗心基金会,给他们雪中送炭,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给他们全家最大的鼓舞。
我们走访另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山高、坡陡、弯急。在副驾驶带队领导的高度惊恐中,我们到了一栋老旧木房子下面。一位身材魁梧,戴着高度眼镜的中年人——孩子的父亲,在路边迎接我们。父亲哽咽着介绍家里和孩子情况,父亲视力二级残疾,还患有癫痫,靠药物控制病情。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幸运的是有位好儿子,懂事,勤劳,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孩子在那样困难状况下生活的孩子,依然充满理想,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令人十分感动。
虽然我们的帮助是有限的,可是我们的走访对孩子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因为我们传递了存善心,行善事,快乐行善。并给予他们满满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内心充满力量,让他们稚嫩的肩膀减轻一点点压力。
附:感恩所有参与此次走访的人员。
1.洗心基金会副理事长、邵阳走访组大组长黄培莹,为助学工做顺利开展,抽出宝贵的时间,提前与各方协调。
2.洗心基金会义工。利用休息日,提前一天,不辞辛苦,分别从醴陵,长沙赶往隆回。
3.隆回民宗局,教育局领导,老师及各镇学校领导老师。在走访20天前,就开始收集学生资料,并初步审核,有的还实地提前走访一遍。为走访分组,人员协调,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走访过程中,他们随义工一起,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为我们带队,才使得本次走访完美收官。
后记:此次走访任务结束了但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同组的小义工到家第一时间就写下了感悟。
是什么力量让大家这样团结一心,相互配合,默默奉献,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是爱的力量,是善的力量,存善心,行善事,快乐行善。我去救助,但我却是最大的受助者,孩子们给我的力量,洗心基金给我的震撼,都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
../uplod100/201911810183998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