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学之路 会越走越宽吗?
泰戈尔曾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难将照亮你的路。”习惯了钢筋水泥的城市,习惯了优渥的日常,我们需要一次心灵上的洗礼。8月6日,我们一行30余人开始了2017年洗心基金在常德市鼎城区的助学走访活动。

今年,洗心基金在鼎城区的资助名额是20人,资助对象为2017年度大学应届本科新生,每个学子的资助金额为4000元。

早上拿到名单的那一刻,我以为我会像往常一样,很平静地度过这一天,但晚上8点赶回长沙的家里时,我知道,我的心已经被狠狠地敲了一下,荡起了无数涟漪。
早上8点半,我们赶到了第一户走访家庭。出生于1998年的小谢是个帅气阳光的小伙子,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1岁时,父亲因车祸离世,随后母亲出走,年迈的爷爷奶奶靠在城区打零工、种植经济作物维持生计。家里的平房很是逼仄,去年,在政府的资助下,多年漏雨的屋顶得以修葺。小谢学习一直很努力,今年,他以551分的成绩被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系录取。我问小谢,读大学后,你有什么打算?他答:“我会勤工俭学,我还要多参加社团活动,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回馈社会。”

小烁与爸妈一起住在常德市区的廉租房里,50平米的房子,每年的租金是600元。小烁的父母都是厂里的下岗职工,父亲单眼失明,不能工作,能干的妈妈就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家里。我们在客厅里核实情况,出来打了照面的小烁又回到房间,看起了物理书,这次,他以637分的高分考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临走时,负责拍照的同行义工说:我给您一家拍个照吧。小烁妈妈抹了一下泛红的眼睛:“我们一家人还没拍过合影呢!”这句朴实的话,让我心酸酸。

小琴的家比较偏远,居住环境也比较简陋。爸爸去年车祸,经历了两次开颅手术,手术费用了十多万,家里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小琴是个感恩懂事的孩子,她说,自己选择读师范大学,因为大学毕业后就可以回湖南支教,这样就可以照顾家人;而且选择辽宁的大学,就是因为北方的生活费和学费比南方低很多。
走访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小鑫一家。虽然在走访过程中,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同行的村会计在跟我交流。

小鑫是个文静内敛的女孩,话不多,对我们的到来显得很拘谨。横向对比下来,她家的状况并是不最糟糕的,但自从妈妈确诊淋巴癌以后,整个家庭每况愈下。村会计说,这一家人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的例子,虽然新农合里有大病补助,但小鑫妈妈仅确诊淋巴癌检查费就花了7万多,这里面大部分是不能报销的,更不用说治疗费和后续的医药费了。爸爸上班每月可以挣到2000元钱,但对于一个有重大病人的家庭来说,这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在前期的摸排中,小鑫爸爸还担心,自己家里有空调,有冰箱,有摩托车,担心不能通过审核,但村上和镇上的干部顶着压力帮他们争取了低保名额,又争取到了助学审查名额。

一天的时间,我们小组走访了7个家庭。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乐观、感恩的,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且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读书,以后有能力要回馈社会,报答身边的人。也有极个别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自卑,不愿意多沟通。走访中我发现,但凡是乐观且善于沟通的父母(或监护人),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有礼貌,有自信,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父母长期不能陪伴在身边的孩子,就显得略微生涩且沟通能力欠佳。其实,这一组的走访学子,整体素质是超出我的意料的,同行的义工纷纷惊叹于现在的孩子如此有见识,如此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