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心基金会 ->> 慈善项目 ->> 人文项目
在末法之世修行,必依四种清净明诲(一)

  1.先说点收心的话
    各位发心的居士,各位发心的菩萨:
    由于我们读的书少,我们的智慧修养跟不上,我们不知道自己造的那些恶业,使得来世智慧福报缺少。
    在儒家教育中,有见其生不忍其死的说法。孟子曰:“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君子远庖厨。”他是说,牛羊临死,刀割在脖子上,叫声很惨而让人抓心,所以不愿吃它的肉,君子要远离杀生的地方。但由于战争和生存的艰难,现在的人杀生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四种清静明诲”当中就讲了杀、盗、淫、妄这四点。是佛讲的,非常透彻。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不再在六道中轮回呢?怎样才能明心见性呢?怎样才能有慈悲心、智慧心、平等心呢?就需要断掉这四个根。不断掉这四个根,就是佛再来,你开悟了,都是在魔道里。“四种清净明诲”,就是说的这四个根本大戒。
    我们有许多居士在寺院或法师面前受了三皈五戒以后,本来要做三件事,但他没有做:第一步是受戒,第二步是学戒,第三步是持戒。拿我说的这三个标准来对照一下自己,你信佛以后,十年八年下来,你是否还是按这三个标准去做的呢?
    第一步是受戒,先接受佛法的教育。第二步是学戒。为什么要学戒呢?含义太深了,说一句最通俗的话:整个的佛教戒律,就像国家的法律一样。国家的法律是约束你的,是被动的,是强制性的,叫他律。一旦人犯罪以后,对国家和别人的伤害是不能挽回的,所以需要他律。那么,平时我们人和人相处,有没有道德这叫共律,人们应该用公共的道德来约束自己。只有佛教的戒律,叫自律。吃饭、穿衣、睡觉,都是自己约束自己。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社会需不需要自律呢?有时我们会批评说,这个人太没自觉性,买票的时候不排队,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各个公共场所,比如茶馆、饭馆、车站、码头,都不像话,就像一窝蜂,因为有些民众的素质太差。在公共场所,不懂得管理自己、约束自己,一看就知道他的心是散乱的。
    佛教的戒律治的是自己的心。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里,所有圣人的教育当中有一句话:治心为上。治理一个民族,治理一个国家,不是拿绳子把他捆起来,而是要治他的心。治他的心,不是强迫的意思,是要启发他的心性、启发他的慧性,启发他的善心。让每一个人都像净琉璃一样,懂得观察自己,懂得关爱别人,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法律是他律,道德是共律,佛教是自律。在养生之中叫什么呢?叫“养心为上”。你可以请好医生,可以住好医院,也可以吃好药,但是都不如养自己的心。如果你的心气很顺,你的心很宽,你的心里充满了智慧,该有多好啊。你可以少吃多少药,少打多少针呢?我并不是说打针吃药不对,而是说要抓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要治自己的心。
    没有信仰,不读书,又不孝敬父母,你说这种人活在世上,和低等的动物有什么区别?社会学家观察说,信仰能增加和提高民族的凝聚力,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人有信仰以后,他和人相处的时候会回光返照,时时观察自己,时时检讨自己。
    佛法的戒律就是告诉我们: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我把这个戒律,佛教的思想概括成四句话:多一个信佛的人,就少一个犯罪的人;多一个善人,就少一个恶人;多一个寺庙,就少一个监狱;多一个居士林,就少一个劳教所。事半功倍。让大家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让每一个人都处在自觉状态,又有什么不好呢?可是现在佛教在世间行不通啊,步履艰难。人们甘受其苦,都不信佛不明理。这样一来,信佛的人,责任很大,不但要自己信,还要把佛法给人讲清楚;不但自己要身体力行,还要影响身边其他人。
    为什么叫明诲呢?“明”,就是明确下来,明明白白,好比盖公章一样。今天,我们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一件事情明确下来。我们的很多居士好可爱。皈依三宝以后,这个心确实很虔诚,但是,你会发现他做事情的时候犹犹豫豫,举动颤颤惊惊。大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不明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学习。
    学习以后,信佛、拜佛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用偷偷摸摸。国家对宗教有明确规定,写进了《宪法》。有《宪法》保护,你堂堂正正地去修行,不要颤颤惊惊,偷偷摸摸。我二姐信佛,到庙里面去了。师父跟她说,见了法师就要合掌,走路时先迈哪个脚,后迈哪个腿,要溜墙根。她说,按我这个信佛人的想法,学佛本该堂堂正正,磊磊落落的,怎么活得像个老鼠一样。堂堂正正,包括刚才我们在大殿焚香,上香,唱经。你们在大庙里,会看到这种情形:法师的每一个举动,环环相扣,非常庄严,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再看看你们,拿着香,拿着花却不知道往哪放了。没有人管,你还知道把香插到香炉里,现在却不知所措。原因在哪里?就是不知道进退。人生在世,很多东西是要知道进退的。我再给大家打个比方,希望你们不要笑。如果你在澡堂里洗澡,脱了衣服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如果不穿衣服满街跑,人家就会说神经病,因为你脱衣服脱错了地方。
    佛教的戒律也是这样,持戒是对的,但一定要有智慧。要修炼自己的智慧,就要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和情势。这时候,你要记住四个字:开、遮、持、犯。一会儿的功夫不能讲透,你回去可以看一下书,了解开、遮、持、犯四个纲要的含义。(未完待续)
                                                                      

 






上一条:在末法之世修行,必依四种清净明诲 (二)
下一条:看破生死当下极乐
© 2012 湖南省洗心公益基金会 版权所有 www.xxgyjjh.com 法律顾问单位:长沙有道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731-88382111 传真:0731-88382111 邮箱:2269882972@qq.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洗心禅寺 邮编:410219
湘ICP备2023025847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