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心基金会 ->> 慈善项目 ->> 人文项目
在末法之世修行,必依四种清净明诲 (三)

  这次,用五个半天的时间给大家讲“四种清净明诲”,还要给大家授三皈五戒。希望大家歇下狂心,和《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结缘,结法缘,让自己的心和佛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人活在世间要四缘具足,要有地缘、人缘、食缘、法缘。四缘具足,才能让你安身立命。让你免除六道之苦的是法缘。所以说,佛法是救人一命,救人三世。而大家说的地缘,人缘,情缘,亲缘,只能救人一时,不能救人一世。就算能救你一世,也不能救你三生。大家放下尘劳,歇下狂心,乘此机会把《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彻底领悟,好好掌握,对大家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正式讲经之前,还要告诉大家一个佛学的常识。我们千万不要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叫做“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很多人每天听经闻法,但是何为“经”?并不了解。不仅如此,在没学佛以前,他的身心很健康,家庭生活以及他在社会上的工作,都做得很好,信佛以后由于佛法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海洋,结果掉进去淹死了。原因在哪里呢?是由于没有开发心智。所思所想,都是从自己脑袋出发的,脱离了经典,没有听佛的教导。佛法本来很好的,我们像一个婴儿一样被噎住了。所以说,听经闻法,对于末法时期的众生来说,是开他的慧眼。在后世末法,如果没有打开慧眼,大家一开始修行,十有八九会走错路。所以听经闻法,在后世末法显得特别的重要。我们修行也要依据经典,离开经典我们就没有依靠了。
    在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即将灭度的时候,他的徒弟阿难在一旁哭。迦叶尊者,年龄比较大,很有责任心,就告诉阿难,人天眼灭,佛将灭度,你不赶快问一些紧要问题,光哭有什么用呢?阿难就问迦叶说,我该请教什么问题呢?迦叶就提醒说,佛灭度后,我们后世末法的众生要怎样去修行呢?阿难就赶快去问佛,到了后世末法我们如何修行,当以何安住?佛就说,当以戒为师,以法为岛屿而安住。以戒为师,我们就要了解戒的说法,讲的是什么内容,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行动就会有差池。以法为岛屿而安住,就像一个渔民出海打鱼,在茫茫大海上,他到哪里才能把漂泊的小船系住呢?到岛上去,然后把小船停下来。
    我们的心就像漂泊在生死海上的小舟一样,我们的心在哪里安住呢?在“法”的岛屿上安住。佛灭度以后,佛的经典就是佛的法身舍利。如果你学佛的话,怎么能够离开经典呢?有句话说,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你的烦恼很多,那就说明你没有好好地听经闻法。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业障很重,那说明你没有用佛法的智慧把自己心中的黑暗照亮。对于后世末法的众生来说,佛法变得很重要。所以说,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叫“经”。我二十多年的讲经弘法的经验,总结出一句话:“经就是佛成佛的经验。”
    我们当官要不要经验呢?有的人官当得很好,当得非常平安,当了一辈子没有掉下来,那叫官经。所以当官是有经验的,有窍门的。那做生意有没有经验呢?为商为贩,当然要有经验,“商经”。有的人只要睁开眼睛,就会发现遍地都是赚钱的机会,这样的人就有商经,他念的是经商的经。
    信佛的人要会念佛经,为什么要念佛经?非常简单,经是佛成佛的经验。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后千辛万苦地讲给大家听,讲经三百余会,弘法利生四十九年,活了八十一岁。他把这些道理讲给我们,留到了今天。暂且不说过去翻译经典是多么困难,仅仅从古印度取经到中国来,就付出了千万条的生命。今天我们把得来不易的这些经书,放在书架子上,蒙尘很厚。甚至有些出家人,出家几十年,都不能深入经典。因此,他们就不能明理,然后以盲导盲,把自己脑瓜子里想出来的,信口去讲,这样讲话就没有任何根据了。
    既然佛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我们就要好好的跟着佛去听去学,知道是哪本经书告诉我们要这样修行的,那我们就可以少交学费,少走弯路。我身边有很多的居士,他们也有虔诚的心,也有供养的心。但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下来,今天练这个功,明天练那个功。今天念这个佛,明天念那个佛。不能真受其意,原因在哪里呢?没有深入经典。尤其是《楞严经》,对后世末法的众生来说,学习《楞严经》就能找到自己的法身慧命。有法身慧命的人就能读《楞严经》,念“楞严咒”,同时《楞严经》对末法时期的邪教来说,是一面照妖镜。一九九五年的时候,上海的郑颂英居士,不断地给中国佛教协会写信,说有很多居士把经书扔了,把佛像烧了,开始练法轮功了。他老人家在国家还没有治理法轮功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因为,他用的是《楞严经》这面照妖镜。他把《楞严经》里面五十种阴魔条条款款,都写给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家宗教局,说对照标准,一看就了然分明,有哪一条符合中国人的信仰?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信佛不犯迷糊,信了佛反而神经短路了?把家里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身体也搞得非常憔悴,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没有深入学习经典。经是佛成佛的经验,跟着别人走,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跟着佛走,我们就可以少交学费,少走弯路。
    除此以外,“经”还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应当掌握。第一层含义是不可更改义。不管是儒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还是佛经,凡是圣人的言教都不可更改。为什么不能更改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讲经,是从他的大智慧海当中流露出的,当他讲一的时候,一可能是一千,一千可能是一。因为他在观世间时,像看自己手中的掌纹那么清晰。而众生因为眼窝很浅,被功利所沾染,被烦恼所遮蔽,摸到象的腿说是柱子,摸到象的耳朵说是簸箕,摸到象的鼻子说是绳子,佛在《百喻经》里讲了这个故事。世界上很多学问都是这样。古代做学问的人,都有一个完整的思想系统。到了老百姓当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理就说不清楚了。原因在哪里呢?是由于说话没有根据。
    我们近代、当代也有很多高僧,他们讲经说法也是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今天对老年人讲,可能讲的是念佛法门,又稳当又方便,立马就见效。如果他在高等院校讲,他一定会讲佛的智慧。也就是说,他对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方。芸芸众生,因为没有打开智慧,不能全方位的接受佛陀的教化。圣人的言教他只取一段,断章取义,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邪知邪见。一旦产生邪知邪见以后,就遮蔽了心地,使自己的心和佛法不能相应。那么学佛学了十几年下来,不能进步,原因在哪里呢?在于我们自身,对于真正会学习的人来说,大千世界,山河大地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会学习的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所有人的的长处和优点我们都可以学习。可是我们恰恰走到了圣人的反面,都是拿自己的优点来比别人的缺点。结果学佛三五年以后,眼里揉的全是沙子。
    还有一些出家人跑四大名山,跑庙。见到妙华以后,每一个庙里的缺点都如数家珍。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圣人,遍地都是垃圾。如果这样去修行,真就把自己害死了。为什么呢?学佛,任何时候都是学人的长处,而不是把别人的烦恼和缺点拿来自己消费。如果你这样和众生针尖对麦芒,那何时才能成佛呢?佛如果拿自己当年修行的觉悟和魔去对照,那还能成佛吗?应该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那才可以。为什么佛教的标志是莲花呢?是因为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那么修行人一定要出污泥而不染,一定要学会出污泥而不染。
    在社会上种种的不如意,可以说和你有关系,也可以说和你没有关系。与你有关系,是因你生活在其中;与你没有关系,是你完全可以从中解脱出来。不要针尖对麦芒,不要沉沦其中。这就是修行,一定要学会修行。这是第一层意思,不可更改义。
    虽然说我们现在的科技很发达,通讯很发达,翻译佛经很容易,但有些大学生翻译佛经里的“如是我闻”,他翻译成:我当时是这样听说的。这个在电信行业里叫什么?叫信号减弱了。正因为如此,隋代的智者大师,九旬谈妙,就《妙法莲华经》的一个“妙”字,他开示: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可得解,佛法当中包含无量义。可是众生没有觉悟,他没有这样的智慧。他依文解义,把前面的经文和后面的经文对立起来了。(未完待续)






上一条:在末法之世修行,必依四种清净明诲 (四)
下一条:在末法之世修行,必依四种清净明诲 (二)
© 2012 湖南省洗心公益基金会 版权所有 www.xxgyjjh.com 法律顾问单位:长沙有道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0731-88382111 传真:0731-88382111 邮箱:2269882972@qq.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洗心禅寺 邮编:410219
湘ICP备2023025847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5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