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再说些安心的话 各位发心的菩萨: 在后世末法,众生为了生活劳碌奔波,心中存在种种知见。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听到《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缘。 我们皈依佛门,听闻佛法,从某种意义上很像在油田打油井。如果自己没有很深的见地、很深的定力和很深的慧力,并且对佛法僧三宝不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用烦恼和散乱的心,去听经闻法,就如同打井没有打到足够的深度。打不到足够的深度就不能够出油,就没有产量。所以油田不但要打得有深度,而且必须打在油带上,才能够出油。这和学习佛法是非常相似的。 在后世末法,出家的人如牛毛,得道的人如牛角;学佛的人如恒河沙,了道的人犹如真金,非常非常少。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人因为不具备慧根和善根,或者说只有少许的慧根和善根,本来应该受到佛法法雨的滋润,但是因为地处边地下贱,不能够亲近善知识,又不能够听闻经法,仅发的一点菩提心苗,都非常容易迷失掉。所谓未入佛道,先入魔道。皈依三宝以后,还没有对三宝生起正信,第一步就走偏了。所以我反复告诉大家说,《楞严经》、《楞严咒》是佛法住世的法宝,又是后世末法的一面照妖镜。一切披着佛教外衣、贪求名闻利养、贪财贪色的人,看到《楞严经》以后,无不心惊胆战。因为《楞严经》在后世末法,是住持佛法正法城的法宝。 有很多学佛的人,心中非常迷茫,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抉择慧。他分不清真假,辨不清善恶,只是怀着一颗虔诚、善良的心来学习佛法,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智慧没有增加,善心没有增加,胸怀没有扩大,反而染了一身的佛里佛气。所以我说,在后世末法,在此时此刻,在这样的道场,能够歇下心来听闻经法,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我们今天讲第二个清净明诲,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的,明确的教导和教诲。大家从自己的心里对佛法要生起恳切的认识,不能有丝毫地动摇。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国家的四项基本原则,治理国家需要的思想和文化一定是有纲要的。如同治家也应当有家法。有人虽然住着洋房,开着好车,但整个家还是犹如散沙,是因为他这个家没有家教家规,上不敬下不孝。由于信仰和文化的缺失,他不懂得礼貌的“礼”,所以就不讲“理”。不发生冲突,还能够相处在一起,稍微有一点心意不和,就吵架打架,犹如蛇蝎一般纠缠在一起,这种现象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反省和深思。 虽然说现在经济发展了,大家腰包里有钱了,但是人的素质,人的品质,人的教养并没有提高多少。和上古的圣人相比,我们在物质世界里迷失了什么?迷失了自己的清净心,迷失了善心。同住一栋楼,邻居的生老病死,其他人不会过问,不会关心,也没有人动恻隐之心。动物尚且知道抱团生存,而人和人之间分崩离析,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大都如此。 大家学习佛法以后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和乐的家庭?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和谐的国家?这些都要引起我们深深地反思。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一点我们做到了多少?我们是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破坏了环境?是不是踩着别人的肩膀,损害了别人的利益?是不是干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情?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三途”的种子。虽然你眼前得到了利益,获得了实惠,但是毕竟堕落在“三途”,在六道当中轮回不已。佛法能够建立我们的信心,能够给我们人生的旅途建立一个坐标,让我们不要在物质世界里迷失自己。 《楞严经》的法意非常之深,深到可以让我们开悟,深到可以让我们明心见性,深到可以让我们把世间的妖魔鬼怪全部照破。所以说,《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对后世末法的众生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安立众生的法身慧命。 4.不杀生是慈悲,是环保 第二个清净明诲,是不杀生。道理非常简单,因慈悲,故不杀生。因为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三界内的众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身上穿的衣服,不是我自己织的,是工人织的;我一天三餐吃的稻谷,不是我种的,是农民种的;我用的麦克风,是工厂制造出来的;我看的经文,是印刷厂印出来的。大家告诉我,哪一个人离开了这个社会团体能够生存下去?我刚才给大家讲的道理,是从物质的层面上讲的,如果从精神的层面上讲,我们没有别人的关爱行不行呢?我们没有别人的帮助行不行呢?不行!一个人离开了别人的关爱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两句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什么含义呢?以我妙华这个凡夫僧来讲,与我有缘的人,我就多看他两眼;和我好的人,我就跟他多说两句话,这就叫有缘。而佛菩萨对众生的心,就像父母对儿女一样,没有取舍。听话的,是他的孩子,不听话的也是他的孩子。对所有的众生不分你我贵贱。不因为你穷,他就不理你了,也不因为你富了,就把你抬高了。佛的心是平等的,这叫无缘。不是说他和众生没有缘,而是大缘,是大爱。所以说他的内心深处犹如大海一样,不论千条江万条河,都能够统一到大海里头去,这就是佛的心。 什么叫“大悲”呢?如果我们的亲友受了灾难,我们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但是佛陀与六道的众生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朋友,但他都犹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若大家对这个道理还不能够深深地领会,可以到九华山看看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地藏王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用地藏王菩萨的心量,来对比我们的心,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我们的心量是不是太小了?我们是不是在躲着困难走?我们是不是不愿意到苦难的地方去?而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里的众生不度尽的话,他就甘愿不成佛。有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真的是地狱不空,他就不成佛吗?其实他早已经成佛了,他只是说不舍众生而成佛。不是只考虑自己坐在菩提树下悟道了,成佛了就行了。他不离开众生,不舍弃众生。就像我们的父母,不愿意舍弃自己的子女一样。所以说,我们应当学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佛菩萨的境界。一切女人都是我的母亲,所有的男人都是我的父亲。基于这种大爱,所以不杀生。如果大家有这样一颗感恩报恩的心,和谐社会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就是。 人类为什么有争斗?有厮杀?都是因为有“我”。每一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画圆圈,构成了自己的小家,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好的一家人还能够互相照顾,不好的一家人互相争斗,冤冤相报,一代又一代轮回不已。释迦牟尼佛用他清净的法,要我们当下解脱。我为什么要讲经说法?就是为了让大家心开意解,把佛法的清凉,灌注到我们的五浊之心里面去,使我们凡夫的心当下清净了,此岸就是彼岸。(未完待续)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577号